晚上吃完饭,坐在院子里歇脚,沈老头就问王老太:“老大以后怎么办,还是好好在家种地吧。”
虽然王老太他们都没人提过考试成绩,但光看他们几个脸上的表情,任谁都能看出来结果怎样,沈明鹏蹲在一边没说话,倒是大嫂王英先开了口。
“爹,我跟妈还有明鹏他们商量过,我家明鹏吧,这么多年了地里的活也不熟练。”她说到这一句的时候,一边的林芬翻了个白眼,旁边的李玲也轻哼了一声。
王英只当没听到,接着说:“让他再回来种地,那这些活他也干不下来,再说了,这乡下我们也住不习惯。”说着她伸手挥舞了一下周围的蚊子,这个时候是8月,天气热乡下蚊虫也多,他们或坐或蹲在院子里乘凉,基本上旁边熏着艾草,手也要不断的挥动,不时的就听见“啪”的一声,不用怀疑,那绝对是别人在打蚊子,大宝被王英抱着,早已埋在她怀里,不时的说有虫子叮的身上痒了。
“那你说说怎么办?”沈老头抽着烟枪,冷不吭的问了一声,他看王英这样子显然都是商量好的,只是通知他一声,也不是来询问他意见的。
“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我看到二哥二嫂在县中学外面做生意,生意还怪好的,一下课学校里的学生几乎都跑过去买着吃,想来一天下来赚的就不少,我不是想跟二哥二嫂抢生意,等我学会了那个麻辣烫,就跟明鹏到县高中外面做生意去,跟二哥二嫂他们根本挨不着,谁都不妨碍谁,也不存在一家人一块儿竞争结仇的问题,爹,你说是不是?”
沈老头把烟杆往地上磕磕,没说话,一旁的李玲嘲讽的说:“合着大嫂是想抢二嫂的生意呀。”
“你看老三家说的,什么叫抢生意,我不是说了吗,老二家的都在县初中外面做,我跟你大哥就在县高中,两个学校距离那么远,根本谁也不妨碍谁,两家子都在城里还能互相有个照应,总比一个人单打独斗强。我这些年住在城里也算是看清楚了,那些县城的人啊,都瞧不起咱们农村人人,老二他们两口子在县城里生意做得那么好,肯定也被人欺负,不如我跟你大哥去帮帮他们,爹,你说是不是?”
王英刚才说的那个有个照应,打动了沈老头,沈老头毕竟是一个地道的农村老男人,对这种拉帮结派报团不受人欺负的事,还是挺认同的,因此听到王英这么说就说:“那老二家的能同意吗?”看这样子也是赞同了。
“老二家的还没跟他们说呢,不过妈也跟他们两口子说了,让他们明天回家一趟,大家一块商量商量事情,”王英慢条斯理的说,“而且吧,自从分家过完年,咱们一大家子也好久没聚在一块吃饭了,今年老三家的老四家的都怀上了,估计能添几个孙子,一家人也该聚一聚了。”
王英刚回来,还不知道段文婷也怀上了呢,这次这几句话真是说到沈老头心里去了,确实一大家子人好久都没一块吃饭了。自从王老太去了县城,他每天也孤零零的,吃完饭回自己屋子。
老三两口子老四两口子好歹还有个伴呢,就他一个人的,这段时间也着实寂寞,能偶尔重返一下过去一大家子热热闹闹住在一块的时候的情景,沈老头也高兴,就说:“行,那明天把老五两口子也给叫过来,对了,老婆子你还不知道呢吧,老五家的也怀上了,肚子都大了,估计今年咱们能多三个孙子。”
“是吗,孙子孙女还不一定呢。”王老太面无表情的说,她现在还处在知道成绩后心灰意冷万物俱灭的状态,王英因为早就有心理准备,所以早早的就给自己找到了后路。
“怎么说这么不吉利的话”沈老头有点不高兴。
王老太没理他,而是冲着还坐在一边的老四两口子说:“我听说你还从你大哥家搬去两袋米?”
“啊、哦、这个”沈明国挠挠头,左右无措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妈现在显然心情不好,自己说什么估计都能撞到墙头上去,还是他亲媳妇给他解了围。
“是啊,妈,这不是大哥大嫂他们都不在家吗,他们地里的地谁给种的,谁给收上来又把稻谷打成米的,那不都是我家老四干的吗,我就想着以前那些地主让人干活还要给报酬给吃喝呢,现在难不成让人干那么多活什么都不给?谁有那个脸呀!那不是不要脸吗!我想大哥大嫂肯定不是这样的人,不可能明明知道家里的地都放在那儿肯定要有人种,也不愿意给报酬让人种是不是?”
林芬可有话说呢,这段话她酝酿了许久,就等着谁来问她,自己要噼里啪啦砸到他脸上,好意思吗啊?我拿你两袋米怎么了,你家的十几亩地谁去插的秧苗,谁去整天除草浇水,谁去把它收割上来的,要你两袋米怎么了?我还要少了呢!要不是沈明国那个大傻子不愿意,她恨不得把那一半的米都给扛自己家去。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