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气冲穴窍,涤荡身心,气冲牛斗,不由地发出一声“噫!”来。
猴桩用祁县的土话来说,叫蹲猴猴。
因为从外形来说,猴桩仰面、包肩、裹臀、顶胯,小腹上翻,仅从外表看,就像是一只仰面望月的猴子。
这个是外形,猴桩中,主要还是气机运行。
而气机的运行,则主要来自于内外天地翻。
内外天地翻主要表现在头、腹、足的外形上,头仰颌朝天,腹仰丹田朝天,足仰脚尖朝天。
这是外在的形状,内在的,则是丹田的气机。
整个腹部,以丹田、命门和会阴三点,形成一个三角形,翻丹田时,这三点要保持身体直立时的位置,不能缩腹。
在经过无数次翻转之后,渐渐地会在身体里找到一个似乎存在而其实不存在的轴。
当出现这个轴的感觉时,就会让腹部的翻转变得协调、自然。
这样就算完成了第一步的功夫。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练闸气。
具体的作法,就是在猴桩的束势中,将一口气吸入丹田中,随着吸气,将腿胯和脊柱这两根伸入丹田中心的发条拧得更紧。
然后呼气时,这两根拧紧的发条,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更进一步紧起来。
在紧的过程中,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都要有将部分丹田存纳的气机,分散于四肢梢节、以及背部脊柱上的意识。
而在一次呼吸之后,还不放松丹田,而且要在第二次呼吸中,进一步将气纳入丹田,使丹田更加鼓涨起来。
但在呼气时,丹田照样不能放松,重复第一次呼吸的动作。
闸气就是这样一口一口地闸,最开始可能闸两三口气小腹就撑不住了,闸不住时,就要展身。
展身时,就要由内外天地翻的束势,回复到正常的状态。
起身时,丹田中闸好的气,要像以前没有闸气时一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向上冲,另一部分下塌。
身形束展,气走开合,就是猴桩。
而这中间要注意的是,开始练猴桩闸气时,不能强练,因为戴家拳就是讲一个灵字。
灵劲上身天地翻!如果强练,则身僵气孥,不仅不能长灵劲,反而会因孥气伤身。
当闸气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丹田气足,小腹会膨起,对气机的感应和控制能力加强。
这时候就可以将翻丹田当做日常生活中,行走坐卧的一部分,练丹田存气用气的习惯和持久性。
这个就好像练力量时,一种练法是将力量暴发练大,而一种练法是要将力量练持久一样。
只不过这个是练的丹田气机,而不是力量。
在祁县戴家拳,有三年猴猴两年步的说法,意思正式练拳之前,先在蹲三年猴桩。等猴桩练出来,丹田气足,身法到位,就要开始将猴桩丹田束展的身法动作,合到步法上。
戴家拳谱上有话,行如槐虫,起如桃担。
起如桃担,其实就是猴桩里练出的束展劲最形象的描述。
如果我们练猴桩展势时,找不到感觉,就想像一下身上挑个担子起来的感觉,找到这个感觉就对了。
而戴家拳的步子,是槐虫步。
重心在后时,是前腿出,后腿蹬,重心前移。
而重心一到前面,就要前腿出扒劲,将后腿拖上去。
这个走步的样子,有点像夏天时槐树上,农村人俗称吊死鬼的小青虫。
而槐虫步也是鸡腿法,前腿出则提踩趟顶,后腿拖则尖膝刮扒。
在动势中,要有两腿并一腿的紧急。
三年猴猴两年步,一般是指一个人从没练过拳,到练出丹田劲,进入戴家拳大门的大概时间。
但对于已经练武多年,本身精气神意已经相当足备的人来说,自然不可能要花这么长时间。
拳行里虽然有话,学拳容易改拳难,但那一般是对初习者而言。
对于一个练功已经练到劲力顺达的人来说,已经不需要改拳。
而只是将所学的东西,校正融入到已经上身的功夫中。
所以虽然开始学习戴家拳,但压根就没有想放弃先前东西的意思。
这不是改投门派,只是一种融入式的学习。
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学习戴家拳的短打法,而且能将戴家拳的丹田劲应用到自己的技击中。
因为身体并不是非常强壮的类型,虽然对付大块头对手时,能以一些个技巧来弥补自己力量上的不足。
但在对付力量超强的对手时,似乎戴家拳这种以丹田气机为神意,以腰身为一臂,用身劲打人的打法,在这方面似乎更强一些。
毕竟一个人手臂四肢力量再大,也大不过腰胯劲。
练这练那先后会不会冲突呢?
活人咋能让死功把住?天下武术,殊途同归。
当初戴二闾不也跟半拉庙李政学拳了吗?
戴二闾不照样将李政的拳法以及螳螂拳都融入到了戴家拳当中了吗?
戴家拳本来就是集数家拳法之长的拳法,又怎么会不融于其他拳呢?
因为有多年武术基础,所以对戴家拳接受很快,越练越感觉到了猴桩的神奇。
因为随着锻炼发现,猴桩这个姿势,是最容易开胯的动作。
臀尾一收,丹田一翻,胯骨一顶,自然就是一个圆档开胯的动作。
而且,这个动作,最容易让劲上脊背,也最容易节节贯通脊椎。
内家拳,一旦劲能出胯上背,那就出了龙虎二劲,也就是竖横二劲了。
另外,不说那些玄之又玄的内力,仅就从物理力量上来说,猴桩的动作也充满了科学性。
在这个身法中,胯骨盆腔就好像一个双向凸轮,一边的传导杠是脊柱,另一边的传导杆是双腿。
长期的蹲猴训练,一是能加强腹直肌和臀背腰肌的力量,
另一方面,让丹田小腹鼓涨圆起,一是也能扩大凸轮的直径,使腹直肌和臀背腰肌起作用的力臂加长。
这样一来,力量就是不算气机鼓荡时带来的力量,也会使人的劲力成倍增加。
而且,练一段时间,练顺后,加上几次试拳的感觉,越发感觉到猴桩是戴家心意拳的身法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种科学的认知。
因为,这个束展势用于技击中接手打人,简直太科学了。
蹲猴有双重的蹲法,有单重的蹲法,单重时不光腿是单重的,单腿坐满,就连丹田也要分开虚着,丹田是两个,一虚一实。
这就涉及到秘传了,丹田是两个的,分前后丹田,前丹田是任脉的关元穴(脐下三寸)。
后丹田是督脉的命门穴,在单重的时候是后丹田往外鼓,前丹田是虚着的。
当重心转换时内里翻转,就变成了前丹田实的了,往外顶了,这时无论膀或手臂的劲力都有了。
功夫深者直接腹打,这是门中劈拳入暗劲时着重练习的功夫。
练鸡腿提步,没有把前脚推出去,动作幅度小些。
但里面是相通的,后丹田到前丹田不是直接过来的,是转过来的,向两肾顶,有充盈之感。
以顺和逆的方向旋转,与练者出左右步子相合着。
丹田也可说是三个,分开是两个,合起来是一个。
这个叫三粒丹。
因为戴氏讲得是两肩松开,身上一点力都不用,腿上分清虚实。
说得分清虚实是真正的能分清,即内里对虚实转换有了切实的认识。
这样身上不用力,靠两个丹田的虚实转换和腿上的虚实转换来应用。
而所有的内力都来自丹田,所以丹田分开虚实身体的虚实就真正的分开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