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尚氏形意拳的求证之路(2/2)

李师伯是个慷慨之人,所以对李师伯得感情比较深厚。

后来我来济南上学,经常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李师伯家请教。

李师伯见我练功比较刻苦,将自己的练功和实战经验仔细给我讲解。

李师伯早年跟随韩伯言学习外家拳,对少林拳、查拳等颇有研究。

他主张形意拳劲力和少林拳里的擒拿手法相结合,在实战中效果比较显著。

他的武学宗旨是,无论用什么样的拳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到对方就是目的。

来济南上学工作初期几年期间,我和李师伯几乎每个周末都在一起。

当时李师伯没有收徒弟,他待我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无论从练功和生活上都给我了莫大的帮助。

李兴强师叔是李兴伟师伯的弟弟,也是韩伯言先生的弟子,李师叔早年从济南燕青拳名家延崇仁老先生学艺,对燕青拳颇有研究。

李师叔是主张博采众长的人,他将燕青拳里的实战技巧提炼出来给我讲解。

燕青拳里的很多手法在实战中颇为得势,有些细小的动作在实战中十分的重要。

有些动作在拳术套路中看起来不起眼,也不漂亮,但动起手的却非常的好用。

吕太敏师伯是东北李文彬师爷的徒弟,早年在东北齐齐哈尔生活。

吕师伯是李文彬师爷早期的徒弟,13岁起跟李师爷习武。

早年在乐陵时听恩师刘俊峰先生尚芝蓉奶奶也提起吕师伯,说他是李文彬师爷门下徒弟里面练的比较好的之一。

2000年左右吕太敏师伯女儿来济南求学,遂居家搬迁至济南。

吕师伯是比较传统的人,对一般外面求学的人,如不甚了解,一般不会跟对方谈拳,但对门里的人却十分的热情。

记得第一次去见吕太敏师伯,是在李兴强师叔家里,我去后兴强师叔给予指引,我叫了声师伯。

吕师伯问了我的师承关系后,对李师叔说:兴强,将传人谱拿过来。遂在传人谱里找出了我的名字,问我都学了哪些东西。

我一一做了回答,然后让我将所学演练给给他看,我将恩师刘俊峰先生所教的八式拳给师伯演练了一遍。

吕师伯看后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随后给予指点。

八式拳里面的第二式“扣左把右崩拳”在学名里叫黑虎掏心,一般的用法是左手封对方的来手,右拳攻击对方,重点是放到右手崩拳上。

吕师伯说我左手扣把的劲不对,扣把不单单是要封对方,而且在封对方来手的同时将对方打出去。

这也就是形意拳中所说的“封中有打”随做示范,原来对这句话只是听说,今天吕师伯得话让我茅塞顿开。

师伯让我光做左扣把的动作,并让我在其身上示范,直到我完全掌握。

后来在和吕师伯得接触过程中,又听他说了不少关于练功的一些方法。

吕师伯将拳一攥身上如同铜打铁铸一般,而放松下来后身体的肌肉又非常的松软,有骨头、肉、皮同时分离的感觉,师伯身体动作十分的迅猛。

拳术练得就是一个松紧转换的过程,要想提高速度必须要让身体松下来,只有松下来,才能做了真正的放松。

松是为了更好的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速度和击打能力。

在和吕师伯得接触过程中使我对形意拳有了新的认识。

黄世海师伯是尚芝蓉奶奶的徒弟,黄师伯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乐陵居家搬迁至济南。

我在乐陵的时候,听父亲和尚芝蓉奶奶提起过黄世海师伯,并对黄师伯所练得技艺有所了解。

在我来济南上学的之前,奶奶就跟黄师伯要了其济南的住址,并对我说:“如今韩师哥(韩伯言)已经去世了,你到济南后跟你黄世海师伯练吧,他跟我学的东西较多,一定要好好练。”

并将黄师伯得地址给我了。黄师伯的练功场子一直在英雄山上,我和黄师伯第一次见面也是在英雄山上。

黄师伯十分的热情,虽然功夫好,但一点架子都没有。

他说:涛,你想学什么直接上家里来,山上不是说拳的地方,直接将我带到家里。

我们爷俩一拉能拉上一天。

黄世海师伯学的拳械是比较全面的,除了刀枪剑棍等器械外,还精通稀有器械铁筷子和六合双刀。

我毕业后,留在济南工作,回乐陵的时间较少,期间跟黄师伯学习了形意拳中不少传统的经典套路。

期间黄师伯将铁筷子的练习方法传授给了我,并将他用的铁筷子让我拍照,反复讲解了铁筷子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黄世海师伯是我见过的人里面除了我的恩师外掌握传统形意拳器械最多的一个前辈。

刘聚福先生是山东莱州人,师承高抟久、杨向篱两位先生,高、杨是尚云祥先生早期的徒弟,其练法和现在的练功方法和形式不太一样,属于尚云祥先生早期的练法。

莱州自古以来习武之风盛行。

莱州的太极拳是吴氏太极拳宗师王茂斋先生所传,八卦掌是尹福(字寿鹏)先生的门生门门宝珍所传。

而形意拳则是尚云祥先生的早期弟子高抟久、杨向篱先生所传。

莱州历来练拳就为了动手技击,以武会友按武林规矩就的要动动手。

刘聚福先生早年跟随高抟久、杨向篱先生学拳,中年因生活所迫,去东北闯荡,期间在哈尔滨开拳馆。

当时的社会讲究的就是动手技击,身上没有东西,在当地根本站不住脚,刘先生的经验阅历以及比武经验要高于一般人。

刘先生所练得形意拳保留了传统武术中的传统打法,其拳的快慢不是从速度中找,而是从出手的角度中去找。

只要角度找的对,出手的速度就能够提高。

传统的打法是一招就可以解决战斗,而不是象现在的擂台,要打多少个回合。

形意拳的练法就是用法,拳术怎样练,在实战中就怎样使,并不象现代人所说的有练法、演法、打法之说。

真正传统的东西,没有一点表演的成分。

刘先生讲,练功不能居于形式,怎么合适怎么来,如果有固定的方法就限制了拳术。

我们现在演练的只是拳术的外在形式,而拳术的实质是从人本身身体的骨架结构中去寻找,身体的骨架结构不对,拳术练得再熟也是枉然。

形意拳和其他传统的拳术一样,一切以技击为目的,养生的目的也是为了技击。

练功是为了力灌四稍,无论是拳还是器械,都是一样的。

我和刘先生接触是通过其徒弟认识的,原来虽然没有接触过,但非常的投缘。

记得第一次跟刘先生接触,我们一起聊到凌晨4点。

刘先生的技击经验是通过高、杨两位师爷喂出来的,经历过无数次的和人打斗总结出来的。

刘先生的技击经验和在动手瞬间的神态及角度掌握的火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后来和刘先生若干次的接触,使我对尚云祥先生早期的练功方法及技击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格格党 . www.ggdxs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