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2章 阴云密布(2/2)

之所以只给这三郡的郡守发出了密令,一是因为这三郡的郡守都是燕帝信的过的。而且相对来说,他们手下的镇边军数量也较多。二是一些边境县虽也有镇边军,但数量较少,且分散。若是调动他们,难以形成合力,还容易走漏消息。

这其中兵力最多的便是奚若郡的郡守肖森,他也是燕国的附马。接到密旨之后,他便与长公主一商议,随即便点齐了三千五百的精兵,以前段时间狄契骑兵袭击寨家镇为由,带着队伍朝寨家镇一线开进。

同时,为了防备狄契人趁虚偷袭。又留下了得力的将领,与长公主一道,临时征召了一千精壮,汇同留下的五百人一同坚守奚若城。

与此同时,玄菟郡和西安平郡的两千五与三千兵马也以各种理由,朝着燕京方向靠近。

而赵魁的狼骑,也只留下了新调来的三千骑在并县。他亲率主力一万,赶到了燕京以北四十里,位于抚县西南、并县东南的上尧草料场。理由是近来大雪,草料不便搬运,所以将骑兵带至此地驻扎,以方便补给。

而他留在并县的三千狼骑,则可随时汇同奚若部的三千五百骑兵,组成后队,随后跟进支援。

毕竟是在辽东的地盘之上,这些军队的调动,自然是无法完全瞒过李氏在辽东的各种耳目的。

得到这些消息的李源也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有些坐卧不安。

虽然之前他也做了十分周密的安排,他的大司马府也偷偷调入了不少人,甚至还悄悄的从府内对大门、围墙等进行了加固。可他还是觉得不放心。

毕竟在这燕京城内,总共有一万兵力。其中五千为皇上的禁军,还有五千为城防军。而这城防军中,他所能控制的,也就一半的样子。万一皇帝来个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他也怕他还等不到李程的援军,就让燕帝给灭了。

于是便召集了李氏在朝中的数名有实权的亲信,将事情安排好之后,便修书一封,向燕帝告了个病假,说是这些日子身体不适,要回乡养病。随后也不等燕帝回复,便带着护卫悄悄的出了燕京城,也并没有回老家,而是直奔李程在居就的辽东军大营而去。

来到了居就,他便立即和李程以及军中的主要将领展开商议。根据他们双方所获得的情报,也针对性的做出调动和调整。

摆在昌黎的那两万辽东军的作用和目的不变。就是阻止蓟州军东进回援,以及在昌黎北面马场的狼骑一部南下威胁昌黎。让在望平的一万辽东军也悄悄南移,紧随赵魁之后,让其一但事发,并不能放手的出援京城。同时将本用于偷袭的那五千铁骑也调来居就,到时可以汇同这里大军一起在部份城防军的配合之下,朝着燕京城发起强攻。

同时,向亲近于他们的乐浪、丸都两郡的郡守发出密令,让他们率本部的镇边军西进,以威胁西安平与玄菟郡,使此二郡若要西进救援燕京,就不得不顾及自己的老窝。

在兵力已完全占优的情况下,李源还是不放心。于是又秘密修书给族中的主要长老等人,让他们悄悄的招集精壮,收集、打造兵器,以便随时可以支援辽东军作战。

而作为燕帝一方,虽为正统,但他所能掌握和调动的兵力也就这些的。但他至使至终,都没有动过要调用蓟州军一兵一卒的念头。

这是因为燕帝知道,眼下形势虽然十分紧急。但还是得保持头脑的清醒。蓟州军一但轻动,那边境上近十万的北宁与东莱军,随时都有可能趁机压过来。而且东关地势险要,就算蓟州军回援燕京,只怕短时间内也是难以破关的。

所以,燕帝的打算是,宁可在燕京多冒一些险,也绝不能调蓟州军。毕竟燕国的皇陵、宗庙都在蓟州。他的打算是,若不能以在辽东的军力平息这场即将发生的叛乱,那便在禁军和狼骑的掩护之下,由北边。也就是任逍遥他们来的那条路,绕道撤回蓟州。

到了蓟州之后,再想办法来平息叛乱,也比丢了蓟州而平息了叛乱,却已元气大伤的好。否则,蓟州一丢,蓟州军与辽东军又拼个两败惧伤。到时就算是灭了整个李氏,只怕北宁也很快就会灭掉整个燕国。

也就在庞明在抚县养伤的这几天,整个辽东的燕国各种军队都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开始朝着燕京的方向靠拢。

在一些李氏族群势力影响很大的县、村、镇,在李氏的族长、仕坤的召集之下,打着抵御盗匪的幌子,也在召集青壮组建所谓的辽勇卫。

一时之间,在燕京周边方圆一百多百的范围之内,聚集起了双方近十万的各种军队。即便是尚在抚县的任逍遥,也闻到了这股子紧张气氛的味道。

他并不希望燕国发生这样的动荡,这样便会给北宁带来可趁之机。而燕国若亡,那么北宁便可腾出更多的兵力来对付虞国。但是他身为一个外使,还是密使。面对着这种风云变幻,却又显得无能为力。

只期盼着能够出现奇迹,让这一切都能够顺利和平的解决。

@格格党 . www.ggdxs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