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0章 意识的“骗局”藏在生活里(1/2)

洛尘的全息屏切换成神经美学与宗教艺术的对比图谱:\"其实意识欺骗早已存在于文明中。

敦煌飞天、唐卡坛城,本质都是用视觉符号重塑意识。\"

骁睿若有所思:\"所以艺术就是温和的意识引导?\"

\"没错。\"洛尘放大经幡慢镜头,

\"现代脑科学发现,持续观看这类宗教艺术作品,会激活大脑默认模式网络与视觉皮层的独特同步震荡。

从神经动力学角度,这种震荡模式类似于‘神经共鸣’,就像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会产生共振。

长期沉浸其中,大脑的思维模式会被这些符号‘驯化’,这也是为什么虔诚的信徒在观想时能进入深度冥想状态。\"

【艺术生】:\"怪不得每次看敦煌壁画都感觉心灵被震撼,原来暗藏科学玄机!\"

【道士】:\"道家的存思术,是不是也是在引导意识?\"

【佛教徒】:\"想起《金刚经》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就是最高级的意识欺骗吧\"

【吃瓜群众】:\"所以我喜欢看帅哥美女,也是被视觉符号欺骗了??\"

骁睿若有所思地转动着全息投影的控制旋钮,将经幡画面逐渐缩小:\"既然艺术能潜移默化,那教育领域用脑机接口制造‘学习快感’,效率岂不是能翻倍?

但这和篡改记忆有什么区别?

我们这是在培养学生,还是在制造学习机器?\"

洛尘同时投射出芬兰、新加坡、中国上海三个教育改革案例的全息模型:\"这涉及教育神经学的核心悖论。

芬兰2022-2024年的游戏化学习试点,初期学生成绩提升15%,但三年后自主学习能力下降22%,大脑默认模式网络活跃度降低31%。

与之对比,新加坡采用‘混合式引导教育’,将游戏化元素与苏格拉底式提问结合,学生不仅成绩稳步提高,创造性思维评分上升18%。\"

他调出经合组织(oEcd)2025年全球教育报告:\"从神经可塑性角度分析,单纯依赖外部刺激的教育,会导致大脑奖赏回路的‘敏化效应’。

学生逐渐对普通学习内容失去兴趣,形成‘高刺激依赖型学习模式’。

这就像长期食用高糖食品,味蕾会对正常甜度失去感知。

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激发大脑的‘内在探索机制’,这需要保留适度的认知冲突与自我发现空间。\"

弹幕瞬间炸锅:

【教师】:\"怪不得现在学生离了奖励机制就不学,原来问题出在这!\"

【学生家长】:\"那我给孩子报的游戏化编程课,还要不要继续上?急!\"

【教育专家】:\"这需要建立平衡机制,不能因噎废食\"

【程序员】:\"所以教育算法也需要设置防沉迷系统?\"

骁睿沉默片刻,突然调出一段翼装飞行运动员穿越峡谷的慢动作视频:\"说到自我驱动,我想起那些极限运动员。

他们赛前疯狂自我催眠,说自己能打破世界纪录——这算不算欺骗意识?

你看他在空中做出反物理的动作时,大脑明明在尖叫‘这不可能’,但身体却执行了指令。\"

骁睿将视频暂停,画面定格在运动员紧绷的面部,\"如果人类能系统地掌握这种‘自我欺骗’,是不是就能突破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极限?\"

洛尘将画面分割成现实影像与神经扫描数据,运动员剧烈跳动的心脏图标与大脑杏仁核的红色警报同步闪烁:

\"这种现象叫认知解离,本质是大脑的一种应急保护机制。

当身体接收到的危险信号超过意识阈值时,前额叶皮层会主动切断与边缘系统的连接,就像在战场上关闭通讯设备以避免干扰。\"

\"既然能切断,不就能反复使用?\"骁睿追问。

\"这就像强制关闭电脑安全防护!\"洛尘调出国际极限运动协会数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ggdxs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